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

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远在非洲”



如今市上的电影制作速度之快,种类之繁令人应接不暇,可是至今,就算加上科技所带来的种种令人震撼的听觉视觉效果,真正能让人感动和怀念的电影实在不多。


平平无奇的电影不值一提,在出色的电影当中,1985年度荣获七项奥斯卡金像奖奖的《远在非洲》(Out of Africa)无论在每一方面 - 从剧本(Kurt Luedtke),导演(Sydney Pollack),主要演员(Meryl StreepRobert Redford),配乐(John Barry)到摄影(David Watkin)都绝对称得上是佼佼者和一时之选。这样的电影得到奥斯卡奖是一点不令人感到意外的,我反倒觉得奥斯卡奖的“含金量”会因这样的电影而提升,感觉荣幸的一方更应该是颁奖的当局。


影片从苍老的女主人翁的零散回忆独白:……… 我在非洲有个农场,就在巩丘(Ngong Hills)下………….. 开始倒叙,把我们带到太阳冉冉升起,大地一片金黄,安宁寂静的的非洲原野,在莫扎特(Mozart)单簧管协奏曲慢板乐章的悠悠牵引下,渐渐看到了一个猎人伟岸的身影由远而近……..


莫扎特和非洲原野以及猎人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在这里却和大自然融合得天衣无缝,这也是影片里精心安排的一个伏笔,原来戏里的男主人翁是个“稀有品种” - 一个有生活品味,喜欢西洋古典音乐的职业猎人,在戏中,他把当时(1910年代)刚面世的唱片留声机和莫扎特的音乐带到野兽横行,弱肉强食的蛮荒世界里来(有如老歌手姚莉在{森林之歌}里所形容的 - 是个没有一点温情爱情的地方)。


这是个自传式的故事,影片中的女主人翁也就是故事原作者Karen Blixen 的化身,Karen Blixen 20世纪初的一个丹麦名媛,她家境富裕,也是个天生讲故事的高手,流连(沉沦?)上流社会社交圈子日久,渐渐感觉生活乏味,又为虚荣心所困,在苦闷,彷徨无主的情况下,为了追逐一个男爵夫人的名分,一时冲动,不惜耗费大量家产,还远嫁到非洲,开始了一段不平凡,有惊有险,浪漫多彩的人生篇章,在这历程当中,Karen Blixen充分体现了一个北欧女性的勇气,智慧和正义感。


于是后来有了这部电影,也让我们有机会从不同的视角 - 从地上天上(根据女主人翁的说法是:透过神的眼睛)瞭望俯观了伟大美丽,摄人心魄的非洲山川平原,看到了万鸟竞飞,万兽奔腾的奇景。必须强调的是:这部电影一定要在大银幕看,才能真正感受到应有的气势和气派。而在同时我们也听到了John Barry笔下一流配乐。同为美国好莱坞电影配乐作曲家,John Barry也许没有另一个John - John Williams的声名显赫。本领高强的John Williams,其许多电影配乐如:Star WarsHarry PotterETSchindler’s List等等等等……….. 固然美不胜收,气势澎湃,七彩缤纷之处也能让众人动容,赞叹不已。只是来到同为浪漫风格的作曲手法,也许是怀旧因素,结合了电影情节,John Barry的音乐就显得更为深刻感人。当{远在非洲}电影在无限惆怅中落幕时,我们似乎也经历了一段荡气回肠,刻骨铭心的爱情。


主要演员Meryl StreepRobert Redford 的表现无懈可击不在话下,导演Sydney Pollack作为领军人物无疑是影片的灵魂,很难想象这部电影由别的导演执导,会是怎样的一种内涵面貌。另一方面,也许是主观和先入为主,就有如某些经典音乐的演奏在某些人心目中是“唯一”的诠释一般。对我来说:很肯定的,这部电影绝对是“唯一”版本(虽然目前还没看到其他版本)。只因为:看过了好些重拍的电影,如中片《小城之春》,《龙门客栈》,《倩女幽魂》和西片《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等等,都是新不如旧,科技的进步似乎未能掩饰和扶持能力,水平以及品位的不足。




22.7.201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