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7日星期一


“混种”语言                                                                     

     那天和家人在市区一间中档日本餐厅吃晚餐。由于是晚餐黄金时间,餐馆门庭若市,餐馆里餐桌与餐桌之间距离很近,因此邻桌的人讲话都能听得很清楚。有两个30岁上下的华族女性就坐在隔壁桌,两人看来都是已有家庭的工作女性,一坐下来便滔滔不绝,谈话的话题基本都离不开工作,家庭以及子女教育。

     我对她们的私事没什么兴趣,但无奈成为听众之一,她们的“语言风格”却令人有点坐立不安。因为:她们虽然基本讲的是华语,但里头却参杂了许多英文名词,往往三句话里就有两句是如此。

     这里头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她们的中文词汇有限,需要英文来辅助和“解救”(既然如此,为何不干脆讲英语算了?莫非英语也不很在行?)。第二就是一种习惯或甚至懒惰的问题,也是一种对语文语言的不讲究,给人直接的感觉就是文化品位层次不高。我国政府前些时候所大力宣传推动的讲华语运动该不是鼓励这类型的华语罢?

     或许,今时今日在本地还有(华)人愿意以“华语”交谈已经是很值得庆幸的一回事了,无需要求太高。如此这般的华语,许多本地人或许会觉得更有亲切感(就有如Singlish),只是:养成习惯之后,一旦来到国际层面,例如需要和来自华语“母国”的中港台人士交流沟通时,会不会出问题(或许可能还是个“经济问题”,别忘了在本地学华文华语其中还有个“通商中国”的前提因素)?而想象中的类似情况例如:我们的国家领导再“亲民爱国”,想必也不会在国际会议上大讲Singlish 罢?为何州官不敢点灯,却让小民去放火?

     这种“语境”不由令人联想到本区域的华人峇峇。当年他们南来的祖先肯定都有着深厚华文文化传统,曾几何时,由于语言文字的失传,他们的所谓文化如今只剩下了一个传统躯壳(可能还只是个小传统)!如此因循,在日益恶化,混杂不清的“双语环境”下,再过些年又会是个什么世界?!

 

18.3.201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