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2日星期六


为何要复名?                                                             

     昨天(11/4/2014)在联合早报言论版交流站看到了有关“已故”南洋大学复名的文章,今天又看到了一篇。两篇文章调子一致,仿佛有某种“默契”?

     有关南洋大学复名的事其实在好几年前就有人陆续提起并酝酿运动过,但最终似乎都不能成什么气候而胎死腹中。

     个人不能说绝对旁观者清,但时常疑惑:这些人汲汲于“复名”的目的和动机究竟是什么呢?(一)是要证明当初关闭南洋大学是一项错误之举?(二)是要告慰南洋大学在天之灵?(三)是要抚慰南洋大学校友多年来的失落沉痛?(四)还是要认亲认祖以便加强人脉关系-人多好办事?又真如其中一位文章作者斩钉断铁之言:“对每一个人都有好处,有百利而无一弊”?

     “向前看”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抛开历史的包袱”对许多身历其事甚至身受其害的人而言或许并非那么轻松简单。不知道“复名”算不算是“平反”的一种?其中是否有弥补过错的意思?无论如何:这些似乎都应该有起码的诚意,但谁又有勇气或真正有能力去(代表?)承担,承认其中的前因后果?不然,无论文章出自校长,教授都只是夸夸而谈而已。而如果这些都只为了某种“务实”甚或“功利”(?),那从一个“育人”的角度来看,除了和原本的教育精神背道而驰,这种“别有居心”是否也有点无耻?

     平心而论,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名又有什么不好?(据说世界排名也不赖,如果换了名堂,会不会令有心报读者无所适从而造成混乱)一旦(?)改了名字,又会不会造成另一批人“失落沉痛”?也奋起而要求“复名”?到时又会不会搞个没完没了。

     不是有某位前南洋大学校友说过:“南大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生,更不可能另外找个人来“复名”顶替,因为其气质,气味,文化底蕴以至历史感情全都一去不再复返。学校也一样,与其吹皱一池春水,不如就让它安息好了?!

       以上所述,道理似乎很简单,但世事往往出人意料,例如书读得多的人往往就有些不可救药“盲点”(当然也不排除先天性的可能,以免“祸延教育”),以至有了“仗义每多屠狗辈”之叹!

      

12.4.2014

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