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4日星期四


推广与扼杀                                                  

       今天在报上看到有关“鼎艺团”把艺术带入金融区的报导。有点感想。

       时下好些专业或半专业音乐团体为了种种相同或不同的,足以为人道或不足以为人道的原因,都试图向一般民众释放一种亲和善意的姿态- 以取悦民众的形式和内容为前提去招徕吸引。从喻娱乐于教育的出发点来看,似乎无可厚非,问题是真正有高度以及深度的音乐作品,绝大多数都属于曲高和寡以及“不亲和”的那一类,而有质量的作品对演出场地甚至观众都有一定要求。

      作为一个演奏者,肯定也希望表演能获得观众和听众的正面反应和欢心,但作为一个严肃真诚的音乐家,有多少人又会满足于一种短暂的以及相对容易取得的“成就感”。另外:就有点像学校里所谓创意教学(尤其是华文)的各种点子。或许学生因而“被取悦”了,但最终的学习教育效果是否就能和学生的开心程度成正比?

      也许有人会以为上述言论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和傲气成分,但我们相信真正的艺术家们都希望能把最好和最有价值的艺术呈现给我们的听众和观众,源于对工作的认真而有所追求应不能算是苛求或骄傲罢?

      并非全盘否定在民众间推广音乐艺术,只是推广音乐艺术也必须注意一些必要的事项和细节。要明白:专业音乐家和一般街头卖艺者还是有所区别的,最低限度,专业音乐家不能像街头卖艺人一样“随遇而安”-不管场地环境以及音响问题,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只是他/她们尊重自己的专业(以至观众)的一种表现。因此:如果真的有心要有效的在民间推广优质音乐,或许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专业演奏家,尽可能让他/她们有个合理的工作(演奏)环境,最好当然是正规演奏厅或退而求其次一个安静的室内场所(户外演出一般都需要扩音,音响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还可能面对各种噪音干扰以及风吹雨打日晒等等),如此他/她们才能集中精神尽情发挥其演奏才华,观众也因而受益。

(二)还是尊重专业演奏家- 最好不要让国家级专业演奏员太劳累-做太多正式音乐会以外的社区或购物中心的演出,虽然他们或许有这种义务和责任,但这也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业务而分散了他们(最重要的)正式音乐会的专注力,先不说太多的“额外”演出可能会影响乐团正场的票房(既然可以免费观赏,又何必买票?),太多这类演出久而久之也很可能削弱了他们的“专业士气”。其实:社区或购物中心演出最好由社区乐队或学校乐队来担任,一来可以给他们多点机会锻炼,二来也多少能提升他们的社区服务意识。专业乐团的主要功能还是在专业演出水平的表现上,国家乐团更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代表之一,就如一个农业部长不会常常需要亲自下田一样。同时:如果在精神以及体力上拖垮了他们,除了有违最初的愿景,到头来似乎得不偿失?!对有关决策人而言,这也是一种智慧,文化,勇气和担当的问题。

(三)依然尊重专业演奏家 -多年前曾看过一则香港漫画。画的是母子二人走在街上,孩子手上还拎了个小提琴盒。在街头看到一个神情落魄,衣衫褴褛的卖艺人在拉小提琴,半天也没人看………….. 漫画的标题是:前途似甘(甘字口旁,前途似锦的双关语,广东话发音的意思是:前途如此!)。也许有点肤浅,但一般受到较好礼遇的音乐家往往都是令人钦佩向往的,对观众和学生而言,他们应该更有兴趣听这些音乐家的演奏以及向他们学习。因此:“善待”音乐家也是一种群众教育和一种好的文化。推广音乐从尊重音乐家以及音乐专业开始,这也不失为一种潜移默化式的推广手段罢。

14.8.2014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