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5日星期日


文化奖

       日前到新加坡华乐团和音乐总监叶聪谈事。在叶聪的办公室里看到了他的新加坡文化奖奖状。奖状装帧在一个金边的镜框里,高挂在叶聪的大办公桌主人座位的后上方,甚为醒目,和叶聪谈话时,一抬眼便看到了这张奖状。

       叶聪的文化奖状挂在其新加坡华乐团的办公室里,和他在华乐团的工作应不无关系,也应是新加坡政府给于他对新加坡文化艺术所作出贡献的一种认同表示。

       是的,文化奖被称为是新加坡(官方认可?)文化界最高荣誉,同时也是新加坡政府给于一个艺术工作者对新加坡文化艺术所作出贡献的一种认同表示。

       新加坡文化奖是先由有关部门邀请公众提名,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筛选之后,再经过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艺术委员会分别评定,最后经有关政府部门确定人选(“没有问题”)才产生的。

       似乎也可以说:如果没有人提名你(其他三个“关卡”就甭提了),你的艺术造诣再高,贡献再大也没有可能“获奖”,就好像没有受孕的胚胎一样“无变”(福建话)。

       新加坡文化奖评选委员会的成员并非年年都一样,但评选准则条文应是不变的(?)。记得其中有一条是:(大意)得奖者的各方面条件(艺术造诣,贡献等等等等……)若非超越之前的得奖者,也必须是同等级别水平。这要求咋看是挺严格严峻的,但并不排除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能性(?),譬如:(假如或“幸运”)之前的得奖者水平并不怎样。

       奖项的得与失对于一个真正的,豁达的艺术家而言或许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艺术家最终和最重要的还是要面对自己。因此,听说也有拒绝被提名的,也有应得奖而未得的(这些是否也能算是一种国家的不公和损失?尤其是这些人曾在国际艺坛上,或退而求其次曾在艺术市场上获得成功?)。

       无论如何:任何奖项,(除了可观的奖金?)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还是在于:奖因人而显得崇高可贵,而不是人因奖而显得超凡脱俗。希望新加坡文化奖能符合这一点。

       最终,就如许多勇敢的战士都死在战场上,许多有成就的艺术家也都死在工作岗位上,就不知道有几个文化奖得奖者在得奖之后还能继续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和有所贡献,或甚至还在继续耕耘?!6.10.2014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