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创新与怀旧

       守旧保守或许因为怀旧?
       怀旧是人性和感情的一种,艺术家应该都有人性和感情吧?!但作为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最不愿意承认或接受的一件事就是被同行视为守旧或保守,无论他内心多怀旧?!
       另一方面,(尤其是今天?)艺术家最听得进去的可能是“创新”二字,因为这是个没人能反对,也是个永不过时,永远都时髦的名词。因此“为新而新”肯定比从心而发的保守更为强辩和稳妥?
       只是“创新”也许符合艺术潮流里的“政治准确”,却往往未必符合人性,但艺术里不能没有人性,而怀旧是人性的表现之一。
       那“新”的定义又是什么?如果从古到今人性在基本的本质上没有什么变化或“创新”,那艺术里的“创新”是否只是有如不同时代人们的服饰变化一样,只是个表面形式的问题?服饰之内以及骨子里头都是一样的实质内容?
       或许“无知是幸福的”?今天的艺术家仿佛已前所未有的为“创新”前景彷徨无依,因为他们蓦然发现今天所“创作”的种种,早已有人做过同样或类似的。到头来,就如2000年以来圣经里所说的:阳光之下无新事?!
        其实,如果回顾历史,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同时代的艺术家们往往都在同一种条件(技巧,时代背景和物质条件下)“创作”同一风格类型的东西。那些最终得以名留千古的,也不见得一定就是当年技艺的佼佼者,历史选择了他们,主要是因为他们与众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或点子?)。
       今时今日,或者更关键重要的,成功的艺术工作者也都必须极为能言善道,深知如何推销自己的“创意”卖点已达到排众而出的目的。
       所谓“艺术”,往往也和(创造它们的)人一样,有伟大和平凡,但凡能长久留下来的,令人如沐春风的都是能令人感觉与别不同并且趣味怏然的。而“与别不同”不一定就有本质上的“新”。就好像烹煮原料一样的食物,有些人就硬是能把它弄得与众不同以及广受欢迎。
       因此,艺术和人一样,只有个性和表达上的不同,并没有本质上真正的“创新”。而如果为了标榜“创新”或刻意“标新立异”就抹杀过去的种种或与之划清界限,都只是自欺欺人,也毫无诚意可言。
       最终,“创新”和“守旧”和做事的快和慢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还是个好坏优劣的问题。你可能不认同20世纪作曲家拉赫曼尼诺夫(Rachmaninoff)和时代脱节的守旧作风,但你又能否定他的音乐以及感人的个性吗?
18.12.201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