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5日星期五

一定要有部长出席?!

       不知道是种“传统”,还是一种不成文的“习俗”?新加坡艺术界团体等人无论展出或演出往往都喜欢有个部长当主宾来“增光”(也不管这个部长懂不懂或喜欢不喜欢?!),英文仿佛叫做 to grace the event
       请部长来或许有利于有关活动的宣传?或许有利于取得赞助?如果部长本身对有关文化活动内涵有兴趣或甚至有所涉猎,那更是“两情相悦”两全其美了!只是这种“机遇”在现实中少之又少!对日理万机的部长而言则可能只是一种工作上(或以外?)必须的亲民活动或“酬酢”?与艺术和兴趣无关?这种事多了,也不知道会否有无名无奈的烦闷(当然这种感觉只能放在心里?!)?
       设身处地来说,一个人如果常常需要去做一些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除了“公事公办”又有何乐趣可言?如果只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占据”了最好的位置,看自己看不懂或不喜欢的演出,除了是一种浪费(艺术原本是为知音而来?在现实中,却有许多一流演出,因为种种原因,真正内行和有兴趣的人往往只能坐在二三线的位置或望门兴叹!这些搞演出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又有什么意思?!
       对有关团体而言,为了这点“荣幸”,除了必须遵从种种有关条规和安排,还因为有部长在场,凡事都不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时还要“连累”买票而来的观众起立或鼓掌欢迎欢送?这样有意义吗?
       据个人所知,在中港台的艺术界这样的情况相对比较少(也许是那边厢的大人物更加忙碌?),一般请来的主宾都是有关圈子里德高望重的行家。如此除了氛围会更融洽愉快,也没有那种令人觉得趋炎附势的感受?
       并非狂傲自大,只是艺术的精神本来就应该是自由自在自力更生的,如果少了这份自信和骨气或没有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这个“艺术”还值得追求和尊敬吗?
       最终,部长的出席真能提升或证明有关艺术的高度吗?如果没有部长的“加持”而使得演出/展出“失色”?或许,只能怪自己的水平不好或运气不济吧?!
26.8.201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